编辑
2025-09-10
网工之路
00

目录

1. OSPF协议介绍
1.1 静态 VS 动态路由协议
1.2 距离矢量 VS 链路状态
2. OSPF协议的概念

OSPF0.jpeg

1. OSPF协议介绍

OSPF(Open Shortest Path First,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)协议是一个动态路由协议。它是开源、非厂商私有的,用于在一个自治系统(AS)内部,动态发现网络拓扑,计算最优路由,快速收敛。

1.1 静态 VS 动态路由协议

静态路由协议需要手动去配置路由。在网络发生变化的时候,需要手动更新静态路由。它配置简单,但是不够灵活,适合设备数量不多的小型网络。

动态路由协议可以自动计算出路由表。在有网络变动时,会自动更新路由表,整网的收敛速度快。它可以用于更复杂的大型网络。配置复杂,但提供了更好的拓展性,性能和适应性。

1.2 距离矢量 VS 链路状态

OSPF1.jpeg

距离矢量型路由协议 基于距离度量来计算到目标的最优路径,譬如从邻居学到的到目标的跳数。

  • 设备只知道它直连的邻居以及到每个目标的距离度量。
  • 周期性更新,跟邻居周期性地交换整张路由表。
  • 使用 Bellman-Ford 算法,度量值比较简单,为跳数或是其他度量的加权(EIGRP)。
  • 收敛速度通常比链路状态型路由协议慢一些,适合不太复杂的网络。

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通过交换设备的链路及状态来计算出整网的拓扑。

  • 设备有整网的拓扑信息。
  • 设备间交换SLAs(Link-State Advertisements)来取得链路及其状态信息。每台设备的数据路都存有整网的链路及状态信息。
  • 使用 Dijkstra 算法,独立计算到每个目标的最短路径。
  • 收敛速度快,适合复杂的大型网络。

2. OSPF协议的概念

本文作者:潘晓可

本文链接:
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